如果说钱钟书建造的是小巧玲珑的南方园林,那么王小波建造的则是雄悍奇伟的北方故宫。
写小说和随笔的王小波与钱钟书具有很大的可比性,他们一个留美一个留英,一个当知青饱受“文革”动乱之苦,一个为难民倍受内外战火之害。更主要的一点在于,二人都是英美经验主义式的自由派知识分子,随笔具有同样的才子味、哲理味,小说具有同样的讽刺性、趣味性。文字中处处智慧、处处留笑,使人尽得“思维的乐趣”。他们都不以情动人、以理服人,而是将人生、社会、历史、人性挖苦得够够的、嘲讽得够够的。
同中有异,这是必然的。时代、环境、阅历、所学内容等等的不同足以说明这两位当代中国最杰出作者的异趣。
王小波的文化思想经从道德理想主义走上自由主义,因此他的反讽是夸张、狂想式的,精在构思,寻找人与我、古与今里相似的故事、事件,将它们自由组合在一起来表现相近的理趣或者共含的哲理意趣。行文重心放在一个“趣”上———机趣、理趣、事趣、情趣、景趣。而所谓趣指的是生气、灵机、飞扬、活泼、澄明等等。因此王小波的才气多见于事理上。
钱钟书写小说、随笔集中在20世纪40年代,当时他的文化底色是从中庸主义走向自由主义。他关注的是当下现实,而不是融合古今事件。他善于定格一点,对现实人事中隐含的意韵给以巧妙的联想讽刺,从中见出理趣。而讽刺的中心则是不同人性中的种种弱点或缺陷,其中有先天的,亦有后天的。所以他精在造句,由一点翻空联想、推陈出新,道出许多妙趣横生的哲意,才气味一般体现在学理上。
由此可见,钱钟书是以传统笔法为底色来包容现代笔法,王小波则以现代笔法为底色来包容传统笔法。这是因为钱钟书先通中学,以中学为根基,后通西学,从而融贯中西。王小波于学理上远较钱氏逊色,中学根基不很扎实,更谈不上贯通,所以更多的是西学传统即英美自由主义气息,但他的生活基础远比钱氏宽广深厚。如果说钱钟书建造的是小巧玲珑的南方园林,那么王小波建造的则是雄悍奇伟的北方故宫。二者的文章都能历久弥新则在于:钱钟书重于挖掘人性中先天后天的缺憾,而古今人性在这方面永远没有太大变化,一千年前的人所碰到的基本问题和今人几无差异;王小波以自由飞动的笔调网古今于一体,叙写荒唐可笑而饱含理趣的人物、事件,寓趣于智,寓智于文,这笑料、这理趣永远不会过时。所以他们都能永垂不朽!